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名家点评】香港财政储备丰厚亦应考虑发债

2020-03-04

曾渊沧 博士

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公布了,多个民意调查机构的民意调查都显示,此预算案大受欢迎,道理很简单,全民派钱,年龄达18岁的香港永久居民人人有份,每人1万元,连移民在外者也有份。

当然,不可能没有反对声音,有人反对预算案中增加警队开支,有人反对派钱给移民在外的人,有人问为什么新移民没有份?小孩没有份?外佣没有份?立法会内有人说,如果不剔除警队增加开支,他们会投反对票。反正政治表演,自然计算过得失。

每人1万元不是自动送上门,必须自己申请。当然,病在床上的人及其他无能力自己申请的人得酌情处理。希望政府及传媒社会名人公开鼓励不需要这1万元的人不必申请,或将1万元捐给慈善机构。

在经济逆境中全民派钱、退税、退差饷、增加福利,这叫做「逆周期经济行为」。不过,过去当特区政府财政盈余多的时候,大部分政治人物也叫政府派钱,这不是「逆周期经济行为」,而是「与民共享」。如此一来,政府收入增加时全民派钱,收入减少时也全民派钱。派钱自然受欢迎,政府很容易为了掌声而不论顺境逆境都派钱。

过去许多年,香港金融界不断有人建议,特区政府发行港元政府债券。此次预算案财赤1,200亿元,发债的建议又出现了。但是,特区政府一直认为,其他国家发债的目的是填补财政赤字,但特区政府有丰厚储备,不必发债。特区政府担心,在有储备的背景之下发债,所付的利息不一定能从投资中赚回来。如果发债的投资回报低过债券利息,那就是「亏本生意」。

我认为特区政府太过保守,更何况目前美元国债利率超低,30年美元国债利率低过2厘。如果特区政府发行债券,在港元与美元挂u条件之下,利率也会很低,发债的投资回报追上发债利息相信不难。

而且,发债的目的不一定为了填补财政赤字,在完全没有财政储备的条件下发债,债券利率必然比较高,因为买债者觉得风险高,要债券利率要够才有吸引力。相反,在有丰厚财政储备的条件下发债,债券利率低,进一步充实政府的财政储备,使到港元更稳定。

长期以来,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债券市场发展没有太大的作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债券市场,特别是20、30年的长期债券市场不活跃。债券市场是一个宠大的市场,不应忽视。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