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渊沧博士
今年的财政预算案,用了相当篇幅详细解释香港未来的房屋与土地供应情况与政策。不过,社会上的焦点也只有「全民派钱」一项,因此讨论不多,只有部分地产界人士趁这个机会追问财政司司长现在是否是「减辣」的好时机,理由是楼价正因疫情的关系而转弱。
实际上,疫情对楼价的打击是很小的,今日许多人挂在嘴上的所谓「沙士价」,即2003年沙士期间楼价与1997年高峰期比较,下跌7成。不过,其实情况是「沙士价」不是在2003年因沙士疫情而突然暴跌。早在2002年,香港楼价与1997年高峰期比较,已经下跌65%,沙士只不过是跌多一脚,情况与目前非常不一样。目前的楼价仍处于高位,中原城市领先指数与历史高位比较,只是下降6.5%,这样的调整幅度,远远称不上楼价大跌、崩盘。因此,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立法会上回应议员表示,当楼价仍然处于高水平的情况下,「减辣」是不适合的。
楼价仍然企于高位,最重要的原因仍然是供应短缺,不过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透露,由2019年至2024年的财政年度,公营房屋的总建筑量是10万400个单位,平均每年2万800个单位,而私人房屋落成量则估计每年19,600个单位,这是比过去5年的平均落成量增加约25%。
前阵子,特首林郑月娥说今后政府土地供应将会是7比3的比例,公营房屋佔7成而私人房屋佔3成,所指是未来的政府土地供应。7比3的土地供应政策是2019年/2020年财政年度才开始的,这个财政年度推出的土地供应,要等大约5年后才能落成,那时候,公共房屋的供应就会大幅增加,单是今年,东涌填海工程已经完成,2024年就可以提供1万个公营房屋,粉岭北、古洞北的收地程序也将在今年展开,预计2027年就有新的公营房屋落成,土地房屋供应正在增加中,但是仍然需要时间去等待。
东涌填海,古洞北、粉岭北的土地开发是梁振英任期内提供的土地。因此,摆在林郑月娥眼前的挑战是再寻找新的土地供应。这包括「明日大屿」计划与「土地共享计划」能不能成功,还得看香港的政治气候,在供应真的大大增加之前,「辣招」的确不宜解除或宽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