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适度调节低风险区入境限制 加快经济复甦

2020-03-13

吴宏斌 博士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珠三角地区与香港的经济是「切肉不离皮」的关系,如今内地工厂的卫生环境已受严格管控,如果短期内广东省疫情没有死灰复燃之势,特区政府可因应实际需要和对民生经济的影响,检讨及调节对一些低风险地区的入境限制,以利港企部署业务, 加快经济复甦。

借鉴由出发地直达工厂做法

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于上半年在香港举行的大型国际贸易展览被迫延期甚至取消,令厂商和贸易商错失了不少订单,生产计划大乱,非常苦恼。幸好近日听闻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多项稳外贸和畅通产业及资金链的重点工作,当中包括筹办好春季广交会。这是一个令人非常受鼓舞的好消息,但同时笔者又担心本港对所有内地入境人士(包括港人)实行的隔离措施会窒碍港商参展广交会。

事实上,近日不少厂商会会员向笔者大吐苦水,指虽然他们在内地的生产线大致已复产,但很多负责产品开发、生产技术,以至业务发展等等的高管大部分都是香港人,碍于隔离措施,他们都不敢贸然往来两地,令公司营运大受阻延。

世卫组织已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病,港府亦进一步扩大检疫范围至更多国家和地区。要从源头堵截病毒输入是无可厚非,但始终不同程度的「封关」对经济以至社会各方面都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笔者认为政府应多行一步,必须紧贴各地的疫情发展去调节防疫和监控力度,更不可忽视措施的合理性,及对恢复经济能力的影响。

以内地为例,中央一直强调要「精准稳妥」地推进复工,避免「过度防疫」为企业带来太多不便,故地方部门在实施防控疫情的措施时,均会在可行的情况下提供方便,例如简化复工审批程序、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资予企业借用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再发出通告,进一步指示地方政府提高复工复产的便利度,当中包括纠正不合理的人流物流管控措施,例如一些来自非重点疫区的人员,只要有健康证明,并且「点对点」由出发地直达工厂,便毋须被隔离观察。这些做法其实值得我们参考。

豁免往来内地港企要员隔离

自从2月8日变相「封关」以来,每日仍维持有数千人从深圳湾及港珠澳大桥两个连接内地的口岸入境香港,但值得留意的是,该等人流并未有为香港带来额外的确诊,相反从海外输入的个案却有上升的趋势,正正反映出病毒由内地入侵香港的威胁已经不大;当疫情在不同国家地区此起彼落之际,香港的抗疫亦应适时变阵,市民除了要继续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外,特区政府亦是时候因应实际需要和对民生经济的影响,去检讨及调节对一些低风险地区的入境限制。

珠三角地区与香港的经济是「切肉不离皮」的关系,如今内地工厂的卫生环境已受严格管控,加上4月的春季广交会可能会如常举行,港商实在不希望错过参与这一年一度与全球渠道商对接的关键机会。因此,如果短期内广东省疫情没有死灰复燃之势,笔者建议政府可考虑增加对往来内地港资企业要员的隔离豁免,但为符合压缩人流的宗旨,政府可引入申请和审批机制,例如只允许具粤港两地车牌的企业持有人作有限度申请,于返港后提交详细的内地行程记录,并于抵港14天内向卫生署呈报健康状况。

内地港资企业自中美贸易战爆发至今,已连番「捱打」,就算内地及本地的疫情有所纾缓,也不代表能脱险,因为「黑天鹅」效应正不断扩大并影响全球经济及产业链,企业面临贸易需求减少及资金紧绌的威胁只会愈来愈大。近期特区政府推出的300亿元防疫抗疫基金对这些内地港企根本起不到作用,但业界也相当明白,以政府有限的资源不可能接济所有企业,在自求多福的情况下,他们只希望政府能考虑他们的困境,释出空间,让他们能有条件去救亡和部署业务,应对下一轮风暴。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