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全球油价大战的背后

2020-03-13

周锡生 东南大学国际战略智库研究员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让世界变得焦虑而恐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似乎正在可怕地验证之中。新冠病毒肺炎的肆虐正在引发各种次生灾难,近日爆发的全球石油大战便是其中之一。

3月9日,纽约三大股指狂跌,能源板块成为了重创之中的重创。当天沙特阿拉伯通过与俄罗斯发动石油价格战,震惊了全球市场。当日美国原油价格暴跌34%,至每桶27.34美元的最近4年最低点;原油期货下跌近26%,收于每桶31.13美元,跌幅惊人;全球基准布兰特原油下跌24%,收于每桶33.36美元。

次日在一系列市场幕后交易及多国政府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后,全球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和,国际油价也略有回升。但3月11日沙特阿拉伯再次出手,加倍威胁俄罗斯,扬言要向世界加注数百万桶原油,国际油价又呈跌势。

油价战的三大原因

国际原油市场惊涛骇浪,不排除出现更大的狂风巨浪。全球油价大战缘何爆发?目前看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这是以沙特为首的OPEC(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在3月5日维也纳减产协调会上与俄罗斯谈崩而直接引发。由于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全球经济风声鹤唳,生产、民航、交通等能源需求主体停滞,导致全球石油需求锐减。沙特等欧佩克成员力主将去年12月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成员已达成的日产量210万桶削减幅度,延长至2020年底,并在此基础上每日再减100万桶,以保国际油价。但据报道俄罗斯坚决不同意,所谓的OPEC+(俄罗斯)国际石油「卡特尔」因此破裂。沙特一气之下决定发起石油大战,干脆把石油产量提高,以挤垮俄罗斯,逼迫俄罗斯让步。

其次,这是国际能源巨头长期博弈、争斗加剧的结果。传统上,国际石油的产能和输出主要重心在中东阿拉伯国家,但俄罗斯后来居上,油气储量巨大,且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俄以能源为主振兴经济,逐步挤压欧佩克的国际市场份额。随后又出现了依仗先进科技和投资力量成功开发页岩油气的美国这匹全球能源的「黑马」,美国在短时期内由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变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进一步改变了国际传统能源市场的格局。而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国际节能减排呼声,让国际石油等化石能源不断陷入被排斥甚至有可能被淘汰之列。

从最近10多年的国际油价走势看,原油价格跟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逐步复甦的势头,出现连续5年多不断回升并保持相对高位势头,之后在2014年至2016年发生崩盘,此后油价逐渐下滑。为挽回颓势,保住油价,欧佩克与俄罗斯从对抗、竞争走向联手,形成了OPEC+联盟,在过去几年里彼此合作增多,多次达成联手减产的妥协和合作,也因此较好地稳定了国际石油市场。但彼此间的矛盾和争斗从来就没有停止,焦点是何时减产,各自减产多少。此次沙俄爆发油价大战,实为欧佩克与俄罗斯矛盾的集聚和激化。

恶斗恐怕仍在后头

第三,此次国际油价大战与美俄能源战略较量博弈有深度关系。国际能源行业普遍认为,国际油价大战如同贸易战,最终都无赢家。目前俄罗斯37%的财政预算依赖于石油,沙特这一比例高达65%,其他欧佩克成员国的财政收入也严重依赖石油收入,尤其委内瑞拉等非欧佩克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目前大多深陷困境。俄罗斯离开了国际油气市场,经济社会也将面临巨大困难。在此危机时刻相互增产而不是减产,将导致整个国际油价直线下滑。而因为目前世界经济寒风凛冽,再加新冠肺炎疫情,即便油价下跌也无市场。

俄罗斯坚持不再减产,一方面是怒怼沙特等欧佩克国家,但更多是针对美国。莫斯科认为,欧佩克不断要求减产,其实有大国在背后操控,OPEC+俄罗斯联盟近年来不断减产,实际都是迫使俄罗斯将自己的国际石油市场份额割让给美国蓬勃发展的能源行业,这让俄罗斯石油高管们大为恼火。俄罗斯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将欧佩克联盟称为「虐待狂」,是在为美国页岩油生产和出口「清除廉价的阿拉伯石油和俄罗斯石油,以确保美国油气生产的有效性」。

莫斯科认为,沙特要求保持国际市场高油价主要是为了美国,因为美国的页岩气开采成本要高得多。如果油价持续走低,美国用工量多达150万人的油气行业将难以为继,数十家美国油气公司都将破产,大量人员将被裁减,因油气开采而繁荣的美国将近10个州都将面临厄运,这对正在竞选连任的特朗普总统来说是不堪承受的结果。美国为此力挺沙特,让沙特出面并联手其他国家与俄罗斯打「消耗战」,迫使俄罗斯让步。但舆论认为,一向强硬的普京不会轻易低头,料将不断反击。

国际市场分析,在此搏斗情势下,就看俄罗斯还是沙特,谁会「眨眼认输」。恶斗恐怕还在后头,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这场愈演愈烈的国际油价大战,将给全球抗疫蒙上更多阴暗色彩。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