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飞
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鬼马智多星》的其中一段剧情:林子祥要求泰迪罗宾参加一个革命行动,泰迪问「我有乜窀蚍r?」林说了很多:国家会感谢妳,人民群众会感谢妳,革命党会感谢妳......泰迪没有答应,一直追问有什泵n处;林无奈,最后说道:「有五十万美金奖励,我同你一人一半!」泰迪欣然答应:「为国家民族做事,好应该!」
这是八、九十年代对香港人的典型解读:非常实际,利益至上,哪怕在国家民族大义之前。这种追求个人利益加上勤奋拚搏、逆境自强,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狮子山下精神。当时的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首,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不少人通过勤劳奋斗,成功从底层攀升到社会中上层,是当年香港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香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多元价值观并存,意识形态代替经济利益,成为驱动社会的动力。青年人的理想不一定是「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迎娶白富美、搬进海滨别墅、走上人生巅峰」;他们可以去澳洲来一年工作假期;可以读完一个又一个学位却无需考虑学以致用;可以什炯ㄓㄟ窗A打机或者无所事事「hea」一日;更可以为他们心中的理想事业,例如为「建设自由民主的香港」献上无限热诚。
而作为社会主流的中产阶级,他们是香港经济繁荣最大的得益者。对于他们来说,经济上获取更多利益,已不再是他们未来最重要的考虑。在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新世纪,主张崇高政治理想,实现「普世价值的自由民主制度」,才是他们的追求。
因此,他们对老掉牙的狮子山下精神嗤之以鼻,对《鬼马智多星》里「利益至上」的香港人鄙而视之,对中央为纾解香港经济困境的「派糖」政策无动于衷。
因此,他们为自己年轻时只顾赚钱、不问政治而遗憾,为没有争取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而向年轻人道歉。他们要支持年轻人去抗争,去争取那些他们30年前就应该付出代价去争取的崇高理念。
追求「自由民主」不离利益计算
那么,是不是「利益至上」的香港人改变了,变得理想主义了?愿意为「自由民主」付出代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我认识的几个中产「黄丝」,他们自认「和理非」,不是当公务员就是教师,周末拖男带女参加游行,喊喊「光复香港,五大诉求」,几乎是过去大半年的指定亲子活动。和平游行散后,「勇武」登场,堵路、扔汽油弹、砸店舖和港铁站、「私了」异见者、与警察对抗、进而「三罢」、揽炒......
半年多下来,香港的旅游和消费大受打击,经济衰退难避。「勇武」被捕7,000多人,部分年轻人刑事罪成,前途尽毁,大多数香港人无奈承受了经济衰退的恶果。
中产「黄丝」和「勇武」,真的实现理念,为香港带来了崇高的自由民主吗?香港人真的变伟大了吗?其实,这些只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表面上包装茬怌伒魽B最高尚的「自由民主」,实际每个行为都经过精密计算,首先保护自己、规避风险,然后还是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
公务员和教师这些铁饭碗,最能抵抗经济衰退,香港「揽炒」,最后影响的才是他们;到了那地步,他们随时可以移民一走了之,烂摊子就留给走不了的香港人吧!
一个出钱策划一个出力破坏
这些中产「黄丝」自称「和理非」,只参加和平游行,暴力冲击留给「勇武」来做,既无需负担违法风险,又能获取暴力抗争的政治成果,又满足心中实践「自由民主」的理想。
说好的歉疚,说好的支持年轻人抗争,其实就是让年轻人承担违法风险,让他们去坐牢,留下案底。中产「黄丝」最多捐点手中的余钱帮犯法的「勇武」买装备、打官司。这样做最安全,成本又低,还心安理得。「和理非」与「勇武」绝不割席的契约关系,就是「和理非」出钱出资源策划组织,「勇武」出力去冲击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