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新冠疫情会成为压倒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2020-03-16

宋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腾讯新闻知识官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承载好的东西,自然也会带来坏的东西。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始了对美洲的探索,这往往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开端。而对于北美的印第安人而言,这是一场劫难的开始。殖民者身上携带的天花病毒,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夺走了将近3,000万印第安人的生命,从而轻易地征服了当时强大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全球化的开端并不美好,而是一部分民族从属于另一部分民族的统治,以及严重的疫情和死亡。

全球化促进文明融合

到了今天,全球化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美好的词语。大多数人能够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产品、技术和文化,跨国公司在全球组织生产,精英们往来各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优化利用,不仅带来全球财富的增长,也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发达国家固然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优势,发展中国家也能够通过发挥自己的人口、劳动力价格等优势,获得发展的机会。例如,不要小看独立之前的印度。尽管印度在英国人的设计中,就是一个生产香料的大庄园,但是参与了国际分工的印度在独立前,已经是亚洲排名第二的经济体。如果不参与国际分工的话,印度自己的优势是无法发挥出来的。

无可讳言的是,与经济全球化一起传播的,也有坏的东西。经济全球化逐步削弱了国家的边界,商品、资本、技术和人员逐步实现了全球化的流动。「好人」会流动起来,「坏人」也会流动起来,病毒、犯罪、恐怖主义,同样也会流动起来。资本统治的生产链不考虑环境和人权,什么地方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就跑到哪里。

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民众不满意,发展中国家的民众也不满意。波兰的民众去英国打工,挤佔了当地人的就业机会,但是却不在当地消费;来自非洲和拉美地区的非法移民,让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裂。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因素,很大程度上是以跨国人口流动为载体的。

新冠疫情虽然还在发展,但是它并不会成为压倒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在医疗科技发达、应对传染病经验日益丰富的今天,各国通过通力合作,可以逐步遏制疫情的传播。事实上,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虽然疫情的全球传播已经构成「大流行病」,但是它仍然是「可控的」,90%的病例集中在4个国家,90多个有案例的国家和地区中,57个仍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传播,病例数低于10个。

考虑到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等情况,各国加强疫情监测、暂时减少跨国人员流动,疫情得到较快控制是完全有可能的。考虑到目前已经有足够便捷的因特网沟通渠道,疫情时期减少跨国人员流动,以及中国逐步进入复工阶段,可以预见,这一次的疫情并不会导致全球化的生产链出现长时间的中断。

消除不利全球化的因素

不过,新冠疫情再一次提醒我们,在从全球化的进程中受益的同时,各国应该打造一种更加「可控」的全球化。所谓的可控,主要是针对全球化进程中那些不好的因素,不仅包括病毒,也包括病毒式的极端思想,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过分剥削。对跨国人员的流动的管控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尤其要考虑到文化的冲突。国家的边界可以放松但不能消除,而跨国合作日益重要,需要大大加强。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