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社福界应同心协力修补社会裂痕

2020-03-20

陈义飞 香港社工及福利人员工会副主席

香港社工及福利人员工会(下称「本会」)在2月中旬「就社福同工疫情下工作环境」向会员发了一项问卷调查,成功收集到237份有效答复。发现有超过两成受访员工指工作的机构无提供口罩,另外有一成员工指因疫情而被要求放无薪假和扣薪。数日前,香港基督教青年会(YMCA of Hong Kong,下称「 港青」)宣布裁员合共28人,引起社福界的震荡和关注。港青指机构的储备只可以维持8个月的营运,在疫情仍未能控制下,经济环境只会持续变差,短时间内难以逆转,才不得不作出此沉重决定。

本人一直认为面对逆境,社福界应同心协力,共度时艰,才是上策,对有社福机构用裁员的方式处理疫情危机,未能认同。

社福界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界别, 处理的是人的情感和关系,主要受惠人包括所有基层人士, 当中包括从幼儿到长者,还有残疾人士、长期病患者、就业有困难人士、新来港人士、南亚少数族裔、低收入家庭、领取综援人士等。社福机构主要依赖专业社工、社福从业员和其他不同的专业人士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一旦裁员,不单影响机构的形象和信誉,降低员工对机构的信任度,最终也影响服务使用者。

当然,「 港青」的确面对困境,宾馆房间出租量现在是个位数字,收入锐减,至今年2月初已亏损7,200多万元。新冠肺炎爆发后,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其实,「 港青」所面对的困境,正正是目前香港社会的普遍缩影。香港去年经历过大半年的社会动荡和暴力示威,已对本地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失业率上升。今年年初又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双重打击之下,社会百业萧条,对普罗大众,特别是基层市民影响尤深,不少人被强制放无薪假甚至被裁员,「揽炒」由口号渐渐变成现实。

更令人忧虑的是,部分极端的立法会议员、教育界人士、甚至社福界代表,竭力鼓吹「违法达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煽惑香港年轻人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企图裹挟香港市民捲入政治纷争,激化社会矛盾。

持续暴乱下,不少年轻人受到社会氛围影响不惜以身试法。今年首3个月,涉及青少年的暴力劫案呈现爆升趋势,逾半数涉及13岁至20岁的青少年,分别比2018年增加2成及7成。修例风波令黑色暴力氾滥,企图令香港变成「无秩序城市」,更产生助长犯罪的「破窗效应」,荼毒青少年无视法纪,令青少年犯罪有增无减,酿成法治灾难。

香港社会,包括社福界在内,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自然灾害固然可怕,但人为政争暴力引致的社会撕裂,影响更深更远。如果任由香港沉沦下去,正所谓「复巢之下无完卵」,社福机构无法生存和运作时,社福同工又怎能安然无恙呢?

本人认为大家都同坐一条船, 社福机构应该有担当,与同工同心协力,克服困难。此外,社福界必须拒绝黑暴「揽炒」,共同努力为社会修补裂痕,更要选贤与能,令全港市民能在稳定的治安环境中安居乐业。这样,香港社福界和社会各界才能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