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抗击疫情

2020-03-25

庄紫祥 博士 大湾区金融科技促进总会创会会长

随茯戋〞疡雂P外输病例的增加,防控要持续深入,市民的防控意识、清洁意识要不断提高,愈加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能够为阻隔病毒传播垒起一道防线。据专家介绍,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一是飞沫传播,二是接触传播,前者借由喷嚏、咳嗽、说话产生的飞沫「口口相传」;后者则沿茠垂~表面--皮肤接触--黏膜感染这一脉络「层层递进」。另有公开资料显示,4%至6%的痰迹中带有结核菌;手指头表面约有10万个细菌......从这个角度讲,培育勤洗手、戴口罩、咳嗽掩口鼻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无疑是社会公众预防病毒感染、掐断传播通道的重要方法。

抗「疫」的特殊时期,培养一套新的生活方式并非难事;但回归正常生活秩序后,已经提升的文明水位也可能又降回去。原本那种交错的围桌合餐,却要坚持「分案而食」,有人难免觉得少了些热闹的烟火气;在流感多发季戴好口罩,也不乏有人会觉得「出洋相」「瞎矫情」。殊不知,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种种文明习惯既是对自己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这就需要每个人在知识和理念上除旧布新,在日拱一卒的自省与自律中主动培育文明习惯,将文明风尚转化为社会共识和集体行动。

一套文明习惯的形成,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既需要好言好语的谆谆劝导,更离不开制度条例的刚性规范。倘若仅仅停留在「倡议」「呼吁」的语言层面,缺乏真招实招的外在约束,很可能难以产生实效。比如,看到有人乱扔垃圾,自己为图省事就有样学样;看到环境脏乱差,自己的文明举止也跟茷碻堙u退化」。现虽对不文明行为,制定了相关条例,针对随地吐痰、公众地方吸烟等行为作出明确处罚规定,得到市民的认同和支持;其他国家和地区亦有相关规定,惩处违背公共秩序与公共健康的行为。事实证明,只有依照法制,亮出严厉的态度和处罚来,才能倒逼对文明习惯的敬畏,并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只有保持文明生活习惯,才能够助力抗击疫情;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也是培育文明生活习惯的重要契机。如果我们能在防疫期间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并将其保持下去,无疑将为今后生活留下一笔文明的精神财富。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