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军运
疫情在欧洲传播之快,死亡数量之高,令起初对疫情重视不足的英国政府慌了神,连忙刹车掉头,放弃了那个人见人怕的「群体免疫」策略,继而放出大招,四处撒钱,一面抗疫,一面拯救英国的商业与经济,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政府代企业主支付僱员80%的工资。财政大臣辛伟诚为此政策甚至有点自豪,他宣布:「英国暂停资本主义模式」。可惜,援助政策出台没过2天,英国民众的惶恐情绪再度爆发。英国超市到处出现抢购潮。《太阳报》报道,最近三周时间,英国民众抢购基本生活用品花费达到十亿英镑,导致一些没有体力抢购的人缺少食品和基本生活用品。
面临战时食物短缺
从上周开始,英国三大超市Sainsbury's、Tesco和Asda进一步设下任何产品每人只能限购三份的规定,基本生活用品如厕纸和洗手液每人限购2份,采取如此配额制也是自二战以来的第一次。超市抢购,除了民众对新冠病毒恐惧之外,另一个原因是英国食品供应链的严重脆弱。世界卫生组织顾问、伦敦城市大学食品政策研究者提姆.郎(Tim Lang)教授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英国虽然没有进入战争状态,但事实上,英国正面临蚞堔伬鼓囿熊u缺状态。他说,这才是当下英国的一大麻烦。
提姆.郎教授指出,英国的食物供应链非常脆弱,很容易坍塌。英国只能生产英国民众所需食物的50%,特殊时期,这就需要国际市场的施舍才能满足英国人的需求。如果不是新冠病毒袭来,英国可以花更多的钱来进口更多食品,以满足民众营养的各种需求,但一旦进入战疫状态,尤其是欧洲多国沦为病毒的沦陷区时,短时间内,英国的食品从何而来?
英国食品供应链危机另一个担忧是,英国民众所需90%的食品控制在英国8家公司手里,尤其是Tesco一家独大,这些公司长期以来借助价格优势从欧洲进口食品,而非鼓励和发展英国本土农业,此举几乎废掉了英国的农产品生产力。提姆.郎教授批评,英国政府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默认位置,例如假设别人会一直养活自己。
英国依赖进口食品
英国食品供应链的问题,早在英国探讨硬脱欧时,就有专家向英国政府提出,但并没有引起约翰逊政府的重视。甚至英国人还有一种错觉,我们早在18世纪就成为工业国,19世纪成为主导世界的帝国,我们何愁没有吃喝?然而,有分析早已指出,早在20世纪初期,英国已不再具备自给自足的条件。因为二战结束,殖民地纷纷独立,英联邦在一定程度上解体,从全球范围征购或掠夺的条件早已不存在了。
当下英国,相当依赖进口食品,从西班牙进口蔬菜水果、新鲜肉品;从意大利进口酒品、干酪、火腿等等。然而,现在的西班牙、意大利都是疫情深重的地区,伴随英镑贬值,进口食品价格变贵,英国民众除了抢购,还有办法能储存食物?
政府解决企业员工80%的工资,免去企业的增值税,解决社会救济问题,可就是没想到提早解决食品供应的问题。一旦民众购买食物变得困难,英国就离真正的危机不远了。这也向脱欧中的英国发出预警: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分工明确,且不断细化,世界早已经形成一个互联互依的整体,谁想独立生存,谁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像血管一样,循环于世界肌体内,谁想打破这个存在,谁将付出代价。可贵的是,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时表示,英中两国有更广泛的合作需要,特别是透过3月26日举行的G20视像会议,共享抗击疫情的经验,提升医疗和供应体系脆弱的国家应对新冠病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