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疫情恶化 更多企业需要支援

2020-03-30

吴宏斌 博士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自从内地疫情受控后,不少港资厂商盼望特区政府能放宽往返内地后接受强制隔离检疫的措施,让他们可以有限度返回工厂处理紧急业务及作出应对危机的部署,后来听说连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也即将解封,大家对港府放宽政策的憧憬又大一点。谁知事与愿违,轮到广东突然收紧入境限制,所有境外人士包括港澳同胞,入境后均需要集中隔离14日。本港厂商能再踏足内地的日子又变得愈来愈远矣!

疫情爆发,毫无疑问餐饮、旅游、零售业首当其冲,内地设厂的港商其苦况亦不遑多让,但却往往被人忽视。而事实上,当疫情退却,个别重灾行业只要本地疫情稳定了便可以很快反弹恢复;但制造业肯定不是,复元之路将十分崎岖。原以为内地复产后危机有望纾缓,但疫情却在外地不断升温,全球30亿人禁足,无人出街消费,除非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否则出口需求只会一直下跌,产品苦无出路,又要向供应商「找数」,更害怕被买家「拖数」、「走数」,面对流动资金愈来愈短缺的局面,却连返公司救亡甚至收拾残局的机会都没有。进退两难,说白一点只能坐以待毙。

支援企业遏止裁员潮

港府推出的300亿抗疫防疫基金,只有某些行业得到应急支援,而同样处于水深火热的制造业却不在其中。一直以来,如果厂商的制造基地并不设在香港,便被视为「境外工业」,甚少可以获得港府的支援,更遑论现金资助;日前财政司司长在网上与商界讨论财政预算案时,厂商会的代表便向他提问政府对珠三角厂商有何支援,结果财爷明言,除了可以向内地有关部门反映外,相信无其他实质的措施可以帮忙。虽然本来已没有太大期望,但听完有关回应后却让人更加沮丧。

其实我们这些境外工业与香港经济的关系根本不能分割。制造业和息息相关的出入口贸易,在港差不多共聘用了60万人,还未计物流及其他商业服务的供应者,他们通通也是这条产业链内的一员,彼此休戚与共。现在连进出口界也开始大声疾呼求救,可见「火烧连环船」危机已进一步扩大。

各国近日纷纷大刀阔斧推出财政措施防疫和稳定经济,例如英国将代替企业向受疫情影响而无法工作的劳工,支付最多八成薪金,让企业不用解僱员工,爱尔兰亦研究推出类似措施,而号称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包含帮助企业支付员工薪金的方案。

在疫情没有遏止且正急遽恶化的情况下,特区政府实在有必要尽快推出更多救市措施,扩大支援的对象至所有流动资金短缺的中小企包括制造业,甚至不妨考虑借镜其他国家帮助中小企业支付部分薪金的做法,这样才能有效遏止裁员潮。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