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为什么要「摸茈衈Y过河」?

2020-04-08

-- 「一国两制」漫谈(3)

萧平

「摸茈衈Y过河」,这是内地改革开放之初鼓励探索的一句口号。「一国两制」前无古人,要让这一全新体系顺利落地并发挥预想的效用,至少在初始阶段也要「摸茈衈Y过河」。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这是对「一国两制」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的高度肯定。

其实,对「一国两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述。就难易程度而论,十六届四中全会称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崭新课题」,十七大又称是「重大课题」。就执政思路而论,十九大确定了治国理政的14个基本方略,坚持「一国两制」是其中的一个。就性质特征而论,十九届四中全会列出了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着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也是其中之一。

不同的表述串起了这样一条逻辑链:因为是伟大创举,所以前无古人,所以是崭新课题;因为是治国方略,所以属重要制度,所以需不断完善;因为有显着优势,所以充满自信,所以要长期坚持。

九七回归前,「一国两制」没有可以借鉴的现成经验。国民党统治大陆时,中共曾经在湘赣、陕北等地成立苏维埃,建政立法,还发行独立的货币。尽管「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但在当时的统治者眼里,那是不合法的,以至要重兵围剿,一力「安内」,与回归后香港在国家保护和支持下的高度自治完全不是一回事。世界上一些享有某种自治权的地方,都与它所在的国家实行同样的社会制度,也与「一国两制」不是一回事。

中共十六大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经历的两次历史方位的转变。一次是新中国成立时,由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另一次是改革开放后,由在封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变为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仔细想一想,香港回归也意味茪丹@执政方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单一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变为在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局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个转变或许不能同前两个相提并论,却实实在在地构成对中共执政的全新考验。

同样的,对香港同胞来说,「一国两制」也是全新的挑战。邓小平说:「『一国两制』是个新事物,有很多我们预料不到的事情。」谁都不是神仙,要熟悉「一国两制」,中央与特区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由于经验不足,由于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50年乃至更长的演进中,「一国两制」遇到波折在所难免,要以平常心面对,在探索中前行。(本文原文发表在英文《中国日报》上。未完待续。)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