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漫谈(5)
萧 平
九七前,英国视香港为殖民地,所谓「海外属土」不过是殖民地的另一种称谓。但香港其实不是殖民地,只是英国人在这里实行了殖民统治。区分这一点十分重要,有助于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涵义,认清港英搞「光荣撤退」的用心,看穿「港独」主张的荒谬。
在英国殖民者眼中,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永久割让」,英国理所当然拥有主权。新界虽为租借,但租期长达99年,以「日不落帝国」的淫威对付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归还与否无需考虑。毫无疑问,当年的英国政府完全是以宗主国的身份,按殖民地模式经营和管治香港的。
但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清朝之后的中国政府均不承认「割让」香港的不平等条约,从未放弃对香港的领土主权。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不久,即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郑重声明:「香港、澳门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佔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通过了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删除的决议。中国此举是对历史事实的确认,更是对国家主权的坚定维护。
二战后兴起了一波殖民地独立潮。一些殖民地在脱离宗主国的同时,也改变了过往的国家关系,宣布独立,成为新的主权国家。但香港不同,香港的主权始终属于中国,从未假手于人,不存在争取主权和民族独立的问题。把香港从联合国殖民地名单中拿掉,杜绝了主权争议,为香港回归祖国扫清了可能的障碍。所以,无论《中英联合声明》还是基本法,写的都不是「收回主权」,而是「恢复行使主权」。基本法序言和第1条开宗明义:「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英国是老牌帝国,每每在结束殖民统治前大搞所谓「光荣撤退」,制造族群对立,仓促开放选举,导致社会动荡、政府弱势,这样就可以继续维持宗主国的影响力。港英政府在回归前的过渡期也使出这一伎俩,骤然加速选举进程。彭定康得意地宣称香港正在经历「一个政治城市迈向民主的过程」,一手毁掉了立法局直接过渡为特区立法会的「直通车」。过往100多年不搞民主,现在忽然要「还政于民」,令人不禁要问,港英政府想要的,究竟是民主还是变相的殖民地自决?
至于近年冒起的诸如「香港城邦论」「香港民族论」等「港独」思潮,以及对港英统治的「恋殖情节」,于情不符,于法无据,癡人说梦罢了。(本文原文发表在英文《中国日报》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