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疫情下一场没有「观众」的演唱会

2020-04-14

黄芷渊 凤凰卫视高级记者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我已经不记得,上次全香港电视台联播同一娱乐节目是什么时候了。但这60分钟,香港所有电视台,甚至连新媒体竟都在直播同一场演唱会,吸引255万观众同时收看。

「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拥抱,原来可以那么奢侈;从来没有想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竟然被限制在1.5米。还好我们有许冠杰,他用一支结他,紧扣香港人的心,为香港人带来希望同欢乐......」

主持人郑丹瑞话音刚落,镜头拉后,距离他逾1.5米的许冠杰抱茪@把结他,一个话筒,带来香港人耳熟能详的《狮子山下》。镜头向外延伸,是夕阳西下的维多利亚港,海面金光闪烁。

这是一场没有舞蹈员、没有灯光、没有现场观众的演唱会。据了解,许冠杰原本7月在红馆举行演唱会,但受疫情影响被迫取消,加上与他合作30多年的通利琴行将工程部21名灯光及音响工程师全部遣散,他知悉后,私下捐出25万元帮补员工,更决定将演唱会改为网上直播音乐会,希望以音乐与市民共同抗疫。

人称许冠杰「歌神」是有原因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战后香港第一代本土意识诞生。许冠杰的歌带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和草根性,唱出小市民「香港情怀」的经典:《学生哥》勉励年轻人好好读书向上流动,《半斤八O》折射打工仔的心声,《同舟共济》呼吁港人团结留港打拚。

他不仅开创了粤语流行曲的热潮,唱出这座城市一代人的故事和心声,更是「狮子山下」的典型代表。许冠杰在屋h长大,凭借努力考进香港大学,后来打拚成香港一代巨星。那个年代的人都相信,只要肯吃苦努力,定有出头天;只要团结一致,没有什么坎过不去。

尽管,在香港本土意识和国民身份意识间徘徊,香港人的心理状况也在那个年代的流行曲中尽显无遗。从抱蚍~过客心态到本土意识萌芽,从各种矛盾心理交杂到同舟共济努力打拚,那是香港乐坛和影视界的黄金时代,也是香港最团结的黄金时代。

说香港是福地,其实令香港变得非凡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但今天的香港变了,变得越来越陌生。政见淹没恻隐是非之心,包容共济被撕裂成对立两面,曾有的人情味几乎褪色。

「人生有若游戏,他朝总有转机......」「互相帮,困境风波一起去挡,让洋紫荆永远盛放......」

听茪@首首琅琅上口的经典金曲,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幕幕「那些年」的片段。那个年代的文化符号,让人产生共鸣;但听到《同舟共济》那句「但愿日后狮子山下,人人团结,永不分化」时,更多的竟是感触和唏嘘。

演唱会以《沧海一声笑》一曲作结,「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癡癡笑笑」。镜头再次摇出维港。太平山下,沧海一粟的港人,在浪里浮浮沉沉。那一笑,看似洒脱傲世,却更值得我们反思。

说好的「狮子山下欢笑多于唏嘘」,香港还能回去吗?或者,香港还想回去吗?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